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驻村战“疫”手记
时间:2020-02-03  作者: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新闻来源: 【字号: | |

  按照爱人老家过年的风俗,大年初二是“迎婿日”,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吃面条,寓意路途平安,吃罢早餐,出嫁的闺女要携家带口回娘家拜贺新春。

  然而决胜脱贫攻坚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初二早晨的这碗炝锅面还没吃完,我和爱人就接到了单位的通知,津城所有公务人员停止休假,返回岗位。

  由于津城防疫宣传比较早,为了避免接触春运的人潮,今年春节我和爱人都留在了津城过年,待我将爱人送到单位,就急匆匆的往我的第二故乡----独流镇赶去,津涞公路一路畅通,偶尔见到几辆小车,也都是匆匆驶向静海方向,我猜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为了迎战疫情赶往自己的工作岗位。

  随着汽车驶入独流镇的牌楼,我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但当我来到民主村委会,看到村委的宋书记、陈会计和李主任正争的面红耳赤时,便又跟着紧张起来,原来他们在争论用什么样的方式封村,李主任主张说现在疫情形势严峻,天津已经报道了十几例感染的情况,如果不把各个进村路口刨开或立个彩钢板,就无法达到彻底封村的目的。宋书记和陈会计则认为出村的好几条路都是去年刚完成的扶贫项目,就这样挖开了后续再修复损失太大,两方难以说服彼此,一时僵持在那儿,见到我来,三人顾不上打招呼便让我给评评,虽然我看着李主任因为缺少睡眠而布满血丝的眼睛着实有些不忍,但还是对他说:“李主任,咱可不能刨路啊,公路是交通设施,咱村可以设卡,可以找人堵着不让外地车进,但说啥也不能刨路,那是犯法的。”

  “你看我说的是吧,得亏小张来的及时,要不然你二哥就得雇挠去了。”宋书记见李主任被说服,半开玩笑的说到。陈会计也紧接着说到:“既然决定了,那咱就抓紧封吧,早点封上咱都踏实。”几人都点头称是,于是自1月26日16时起,民主街各进村路口完成封闭,每个路口都有2名党员轮班值守,遇外地车辆直接劝返,对本地车辆则做好去向登记后放行。

  在各自负责的片区入户筛查完一圈后,民主街的三队人马分别返回村委会值班室汇总筛查情况。组长见我情绪有些低落,为活跃气氛便对我说:“看你这状态没少吃闭门羹啊。”我失落的抬头看了一眼组长,对他说:“快别提了,刚才入户的时候,遇到不少村民不理解咱这项工作,觉得我们这还没破五就上门筛查病人,特别的晦气,说啥都不让进门,就差放狗撵我们了。”组长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也是咱的工作没往细了做,按独流这边的民俗,初三是踩“小人”,祛病痛的日子,这时候上门确实是讨不到吉利,咱们得换个思路。”

  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对组长说:“到今天静海区还没报道有确诊患病的,并且我觉得咱村的村民到年关了也很少有往外地走的,这大过年的谁没事儿往南方去啊,咱们的重点筛查对象应该是外地返津村民才对吧?”

  组长听完说到:“嗯,你分析的有道理,咱关注的群体确实应该调整一下,不过就事论事说,现在有些村民不理解也属正常,下一步咱们可以给村民们印发一份‘明白纸’,咱得让人们对疫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只要人们搞清楚了情势,咱们今时的所作所为过后他们会想明白的。”

  于是自1月27日11时起,村里形成了一份外地返津人员名单,陈会计统计了所有在外地务工及上学的村民,计划对于这些村民,劝阻其外出活动,并由村医李姐每天上门为他们测量一次体温。

  村民代表六伯去村里发完明白纸后来到村委大院,说起当下市场上的菜价连连咋舌,细问之后才了解到,镇上的菜市场今天下午只有一家卖菜的摊位出摊了,而且菜量很少,出摊半小时菜就被一扫而空。白菜卖到7块钱一斤,豆角卖10块钱一斤,最贵的是年前菜贩随手送几颗的香菜,竟然卖到了25块钱一斤,但就这价格,也是一菜难求。六伯对宋书记说:“照这样下去,过不了几天我就得吃馒头蘸酱油了。”

  宋书记想了想,拿出手机拨通了村里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员的电话,说到:“老四啊,今年年前菜那么便宜,你不是买了800斤大白菜和不少萝卜嘛?反正现在日间照料中心也暂时不开,你把这些菜给咱村60岁以上的老人们送去,他们不出门,也吃得少,一家分两颗白菜几个萝卜就够他们吃几天的。”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驻地我才发觉肚子早已饿的咕咕叫,中午吃下肚的是李主任在家烙的大饼,但这会儿也已消化的没了影,打开冰箱,里面只剩下三个土豆和一小把韭菜,我正寻思今晚吃什么的时候,组长来到厨房跟我说:“我今天下午在路口拦车的时候忽然想起来,咱不是搞了一个脱贫专项招聘栏么,你回来跟区人社局联系一下,问问他们春节过后静海这边工业园的招工情况,咱们正好利用每天入户的机会,给外出务工的村民介绍离家近的工作,你想他们打工无非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钱,离家远近的应该不重要,在静海工业园和独流的醋厂照样能打工,没必要再坐火车跑外省去,钱多点少点的,平安回家才最重要。”

  “也是,就好像过年不管在哪里,能填饱肚子最重要。”我又看了眼冰箱,苦笑着对组长说。组长看了一眼冰箱里仅剩的菜,对我说:“吃饱还不容易,今晚咱就吃酸辣土豆丝,这菜下饭,肯定能吃饱,你到窗台上摘几个干辣椒过来,我给你露一手。”

  初四这天的气温比初三高了不少,明晃晃的太阳穿透薄雾,暖暖的照着大地,李主任在一旁翻看着手机,我坐在路边的椅子上望着空荡荡的路面一阵恍惚,自从有关疫情的宣传攻势做到位后,村民大都自觉在家待着,尽量不出门转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路口值守人员的口罩快不够用了,我正想着到哪儿能采购一些口罩的时候,忽然听到李主任说:“老姑,您老怎么来了?”

  “大侄子啊,我来给你送口罩来了。”我抬头望去,一位大娘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向我们走来。李主任赶忙迎上前去说到:“那感情好啊老姑,你在哪里买的?去大队给你报销。”大娘来到李主任面前,打开塑料袋对他说:“我个人在家做的,里外里缝了三层呢”。

  李主任看了一眼塑料袋里面的自制口罩,失望的说到:“老姑,咱们这防疫得用95n的,你知道n是什么意思吗?得是尼龙做的才行,您老自个儿缝的不管用。”大娘听罢忙反驳道:“你说的不对,人家天津电视台都说了, 不是95n,是n95,这个n说的是过滤标准,不是尼龙。”

  李主任听罢顿感意外,又说到:“您老还真行,还懂不少,但甭什么n吧,这自己缝的口罩它也不过滤啊。”

  “我知道自己缝的不过滤,我看电视上说防疫的人员四个小时就得换一个口罩,你们这一天在外边待着,得换多少口罩啊?镇上的药店只卖一次性口罩了,我缝的口罩,就算是再不管用,你们站岗时把它戴在一次性口罩外面,也比直接戴一次性口罩要好吧。”李主任的老姑说到。

  “哎,还真是的老姑,你这个办法挺好,我回头统计一下子看看大队需要多少,您老再给我们缝几个。”李主任高兴的接过了塑料袋。

  “还有出去上学的学生,你也帮我问问什么时候开学,我给他们也一人缝一个,这是我年前扯的一块布,棉线的,可好了。”老姑嘱咐李主任到。

  “放心吧您老,按照您老发明的这土法子戴上口罩,百病不侵啊!”李主任兴奋的夸赞到。

  大娘走后,我也戴上了她亲手缝制的口罩,虽然有些勒脸,但是我心里热乎乎的,我又想起总书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嘱托,于是我愈加坚信,我们共产党员,一定能在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下,用我们的血肉之躯,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