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网络公司的虚拟电子货币可以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时间:2010-11-03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 </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1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主要案情</span></strong></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被告人裘某,系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的销售主管。</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200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年11月的一天,被告人裘某在工作时发现公司的网络账户中有三个存有虚拟货币的账户处于冻结状态,便私自将三个账户解冻,将账户中内的虚拟货币162451.9卡拉全部购买了公司的各种游戏点卡,共价值人民币16.2 万余元。后裘某将游戏点卡低价销售给他人,从中获利人民币15万余元。2006年6月28日单位找被告人裘某调查时,裘某承认了大部分犯罪事实,并退还公司人民币12万元。余款被其挥霍。</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1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分歧意见</span></strong></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第一种意见认为,网络公司虚拟的电子货币不具有真正货币价值,不能广泛流通,因此不能作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裘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第二种意见认为,网络公司的虚拟电子货币在一定条件下与人民币是可以等价兑换的,可以作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1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评析意见</span></strong></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网络公司的虚拟电子货币,实质上是网络虚拟财产中的一种。网络虚拟财产是指能为所有人支配和控制且能给所有人带来经济利益或精神利益、以一定形式只能存在于网络空间中的数字化、非物化财产。它可被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广义的虚拟财产,即一切存在于特定网络虚拟空间内的专属性的虚拟财产,包括ID、免费与收费的邮箱、虚拟货币、虚拟装备等等;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特指具备现实交易价值的网络虚拟财产,只包括那些网络玩家通过支付费用取得、并具有在离线交易市场内通过交易获取现实利益的可能性的虚拟品,其典型表现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装备、游戏金币及游戏角色ID等。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具备了现实世界里的交换价值。</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对于网络虚拟财产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应当首先明确职务侵占罪犯罪对象的本质属性。所谓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的本单位财物,传统意义上,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即非国有单位的财物包括有体物、有形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无形物、虚拟财产出现在研究的视野,因此有必要科学地界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笔者认为职务侵占罪犯罪对象的本质属性可以概括为体现财产所有权的物质形态。所有权体现为本单位财物;物质形态包括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等。网络公司的虚拟财产如果符合职务侵占罪犯罪对象的本质属性当然可以作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一)网络公司的虚拟财产具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财产权利的属性。</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财产权利包括财物和财产性利益,其共有的特性之一就是应当具有经济价值,如果不具有经济价值,则不能满足犯罪人的需要,而且不会给被害人造成损失。职务侵占罪作为数额犯应当以财物经济价值的大小来衡量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本案中,某网络公司发行的电子货币“卡拉”是该公司在其建立的网络空间中所使用的通用货币,用户可以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银行卡在线支付等方式,按照与人民币1∶1等值的兑换“卡拉”。在网络公司的销售系统内部购买游戏商品时,可以使用相应数额的虚拟货币(卡拉)来充抵商品货款,预存一定的虚拟货币,可以进行实时购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货币以及使用电子货币购买的游戏商品等网络虚拟财产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但是笔者认为,电子货币作为网络公司自身虚拟的货币,当其与真实货币进行流通时才具有经济价值,否则只能作为网络公司的一种符号。如本案中,电子货币“卡拉”作为网络公司虚拟货币,只有在客户以人民币购买之后才具有在网络空间用以代替货币的支付功能,从而具有经济价值;或者“卡拉”只有在用以购买网络公司的网络产品时,用于网络的流通领域时才具有经济价值。第一种情形较容易理解,网络公司发行的“卡拉”本身是不具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当客户以人民币购买之后,对客户及网络公司双方来讲才具有价值。第二种情形,是指虽然网络公司发行的“卡拉”没有被客户购买,但是不法行为人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了“卡拉”并使用该“卡拉”购买网络公司的网络产品,此时的电子货币才具有经济价值。本案即属于第二种情形。被告人利用职权私自解冻的三个账户中的“卡拉”并没有被任何客户以现金方式购买,该“卡拉”对于网络公司来讲是不具有经济价值的,但当被告人使用侵占的“卡拉”购买该公司的网络产品时,“卡拉”进入了“流通领域”成为电子货币具有了支付功能,能够得到与其等价的网络产品,从而具有了经济价值。</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其次,网络虚拟财产还是具有独立性的财产权利。在传统的民法理论上,“物”是具有独立性的,即在现实形态上与其他“物”相区分。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法理论认为“物”的独立性还可以根据交易上的观念和法律规定作为评定“物”的独立性的标准。网络虚拟财产尽管它仅仅是以电磁记录的方式存在于网络中,但可以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专门的软件来记录不同主体拥有其网络虚拟财产的状况。因此网络虚拟财产具有民法观念上的独立性。</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综上,网络虚拟财产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同时又具有作为“财物”的独立性和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性,具有财产权利的属性和特征,当然应当为刑法所保护。</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二)网络公司的虚拟财产应当属于网络公司所有。</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职务侵占罪犯罪对象的特征之一即应当属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应当归属于本单位。如上所述,虚拟财产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财产权利,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区分该虚拟财产的所有者,而作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该虚拟财产则要符合属于本单位财物的属性。</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本案被告人裘某利用担任网络公司销售主管的便利,私自将公司冻结的账户解冻,因该账户内的电子货币“卡拉”并未被客户购买,因而不属于任何客户,应属于网络公司所有,因此被告人利用职权侵占的是网络公司的虚拟财产。如果被告人同样是利用职权,窃取了客户的电子货币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构成职务侵占罪。因为即使该电子货币被客户购买,虽然电子货币的所有权属于客户,但是电子货币存放的账户是在网络公司建立的网络空间中,由网络公司进行监管,网络公司应当对其负保管责任,类似现实生活中,银行应当对客户存放在其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负保管责任一样,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客户存放在银行的资金认定职务侵占罪或贪污罪。</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纵上,作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销售主管的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将本公司冻结的网络账户中内的虚拟货币购买游戏点卡,并低价销售给他人,从中获利15万余元的行为,应当构成职务侵占罪。</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1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处理结果</span></strong></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本案检察机关以职务侵占罪对裘某提起公诉,经审理,人民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被告人裘某有期徒刑4年。</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  <div style="TEXT-INDENT: 2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50%">(作者:张丽萍,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检察院)</span></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