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援藏记:高原砺初心 未检护未来
时间:2025-07-1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25年5月7日,作为天津检察机关援藏工作队的一员,我与其他四名队友,共同跨越3000公里来到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援藏征程。如今,近两个月时光已悄然走过,从初抵高原的忐忑不适,到逐渐融入这片土地,我深刻感受到援藏工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身在历练中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收获了成长。

初识昌都:缺氧不缺精神的“藏东明珠”

红色昌都,这颗坐落于横断山脉的“藏东明珠”,是川藏、滇藏、青藏三路交汇的枢纽,澜沧江、金沙江、怒江三条著名的河流同样在此地汇流,激荡出壮阔的自然景观。然而,这里的自然环境对初来者并不那么宽容:昌都邦达机场海拔4334米,是世界第二高海拔的机场,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60%,到达机场时室外温度仅为0度,昼夜温差逾20度。我初到昌都就伴随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痛、气短、失眠,加之水土不服导致结石复发,一度步履维艰。

与恶劣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昌都检察人“缺氧不缺精神”的拼搏精神和坚韧斗志。在昌都市院的党建室,陈列着一代代先驱的感人故事:1950年十八军战士徒步翻越雪山解放昌都,战士们嚼着雪水吃炒面,用生命开辟出康桑公路;多年来,昌都检察人克服恶劣的环境,深入到牧民中传播党的惠民政策、做好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在脑海中浮现,深刻诠释着“老西藏精神”的内涵。

融入昌都:以法为盾守护雪域“雪莲花”

我挂职任昌都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第一主任,系该院“雪莲花”未成年人检察团队的一员。初到团队,我从案件办理入手,针对几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证据认定上的争议,提出了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认定、完善被害人年龄证据链条等意见,有效帮助案件高质效办理。同时,组建评查组,牵头做好本条线全市范围内不捕、不诉及部分生效判决案件的评查工作,确保案件办理经得起历史检验。

此外,我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宣传工作。一方面,积极参与典型案例创建,协助修改完善的3件案例在“六一”检察开放日中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公开汇报,进一步凝聚共识,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另一方面,前往教育部门调取昌都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共700余所学校的信息,全部纳入由天津市检察院援助昌都市检察院研发的“雪莲花护未”服务平台中,便于后续开展工作。同时,精心挑选法律法规、普法小视频等充实到服务平台,助力平台服务功能提质增效。与昌都市检察院、静海区检察院合作制作动漫短片,展现天津检察人在高原上的检察担当和良好精神风貌。

凝心聚力:做援藏队伍的“主心骨”

作为本次援藏工作的领队,我深知援藏工作不仅是个人的奉献,更是团队的使命。在工作中当好“联络员”,做好与天津市检察院、昌都市检察院、天津援藏指挥部的沟通联系,及时传达各级指示精神,落实工作部署;在生活中当好“服务员”,关心队员们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组织大家办理异地医保备案等大事小情,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让大家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此心安处是吾乡”,“缺氧不缺精神”的西藏精神和守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初心让我步履坚定。我将与援藏队友们携手并肩,在雪域高原书写新时代检察援藏的答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