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校门直接走进机关的年轻干部,特别希望有导师手把手带我们,帮我们尽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封蕊没想到,年轻干部座谈会上她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引发了巨大的“蝴蝶效应”。围绕导师制培养模式,一系列制度机制和方法举措密集出台、迅速整合,为青年检察人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 培养可堪大用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二十大对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让检察事业发展欣逢最好时期,队伍建设如何尽快“跟上”“适应”?年轻干部培养如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一连串的反思促使市检二分院时不我待、积极行动。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各层面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定期开展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分析……与此同时,边调研边实践,持续开展“尚能讲堂”“至善论案”等专业培训提升素能,大力选树“担当作为季度之星”引领干事创业,健全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制度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当导师制培养概念提出时,天时地利人和恰逢其时,育才壮苗沃土根基扎实。
围绕谁来带、带什么、怎么带等核心问题,制定出台导师制培养办法,明确提出,选拔导师要用好“关键人”,坚持政治标准,突出业务能力,从严把关、优中选优。确定学员要针对“关键时”,对新入职干部侧重于“领进门”,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角色、熟悉新岗位;对新提拔干部侧重于“强政治”,帮助提升应对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局面、依法能动履职和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识、站位和格局;对优秀年轻干部侧重于“压担子”,让他们在重大案件或重要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早日成为检察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2023年天津市刑事执行检察业务竞赛中,第五检察部5名参赛选手全部斩获佳绩,2人被评为“业务标兵”、3人被评为“业务能手”。在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会上,第五检察部主任乔大元满怀欣喜地说,“他们到部门的时间最长的不到3年,最短的仅1年半,能在这么短时间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得益于导师帮带模式和完备的配套机制。”
继承传统,适应时代 在继承和发展中焕发新生
第四检察部主任张国岩谈到,“以老带新一直是检察系统的优良传统,在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跟过很多师傅,从他们身上学做人做事,学业务技能,更学习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传统的师徒关系多是自发的、松散的。导师制必须在继承传统中突出系统观念、组织观念,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铸魂塑形,在可堪大用、能担重任上提质增效。
全院上下集思广益,形成了“以老带新、以强赋能、以干代训、以培促考”的导师帮带理念,提出了因材施教、精准施策的培养要求,建立了“政治素质档案+干部成长档案+廉政档案”的“三合一”数据库。围绕年轻干部选拔、使用、调研等,先后制定一系列制度规定。同时,不断为年轻干部搭建成长锻炼平台。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理论政策研究小组,引导带动年轻干部提升“政治三力”。组建优秀办案团队,让年轻领导干部带领年轻业务骨干攻坚克难、一线锻炼。吸收年轻干部进入工、青、妇组织,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中提升政治自觉和检察自觉。推出年轻干部为主创团队的普法品牌,“二伯系列短视频”社会效应明显。
及时总结,大胆探索 导师制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市检二分院党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探索导师制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路径,力求在深耕细作中推动导师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在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下,各部门和办案团队按照“工作相通、以强带弱、双向自愿、帮带便捷”的原则,灵活采取“一对一”定向帮带、“多对一”重点帮带、“阶梯式”逐级帮带等方式,不断提升帮带质效和导师制影响力。从首批的业务导师配备制,到第二批的“业务+综合”双轨导师配备制,再到第三批的“业务导师团+综合导师团”配备制,两年时间里,市检二分院完成了三次导师制的进化升级。人才培养的理念、对象和路径也发生重大变化,从业务骨干的“精英化”培养升级为人人皆可成才的“普惠式”培养,导师队伍从本院人才扩展到区域人才和系统人才,培养方式从单兵训练拓展为系统集成训练,实现了导师制品牌影响力下的千条线一根针。如今,“导师+办案团队”“导师+调研组”“导师+精品课”等新模式层出不穷,人才培养效果也立竿见影。在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精品课竞赛中,市检二分院推选11门精品课,其中6门获得决赛资格。先后涌现出全国检察业务人才4名,天津检察业务专家、拔尖人才3名,30余人次在各项竞赛和评比中获得佳绩。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导师制能动履职行稳致远
2023年以来,为着眼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市委组织部提出了“瞪羚淬炼”“雏鹰培育”,市委政法委出台了具体方案,市检察院也制定了“壮苗工程”,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搭台架梯。“检察工作恰逢最好发展时期,也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更是他们建功立业的绽放期,导师制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政治部主任卢焱信心满满。
“全国优秀公诉人”、第三批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天津市检察业务专家、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曹纪元,主要从事职务犯罪检察工作,正在带领团队办理一起最高人民检察院交办的重大专案。团队组建伊始,就搭建了帮带关系,曹纪元亲任导师,从具体办案到专题调研再到精品课程、典型案例,将检察官教检察官做到了极致。2023年7月,市检察院组建了首批3支专业化培训暨办案团队,“曹纪元大要案办理培训暨办案团队”就是其中之一。现团队9名成员已扩展到辖区5个检察机关和1所985大学法学院,导师帮带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对我们年轻干部来说,导师既是良师益友,更是榜样示范。”第一检察部的王洁说出了团队成员的心里话。
导师帮带,不仅带出了新时代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战斗力,也带出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新局面。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明显提升,“惠企检e行”为300余家民营企业把脉会诊,协助建章立制25项;构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格局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全市率先与法院建立协作配合机制,检察工作整体呈现健康上升态势。